IMG_20141115_213324  

近,我發現剛滿一歲的彈珠兒變得非常喜歡幫忙。

 

他揮舞著笨拙的小手兒,一下試著把奶瓶的蓋子蓋回去、一下在媽咪收玩具的時候跟著把積木一個個丟回箱子、一下拿起濕紙巾有樣學樣的在地板上東抹西抹。

 

最近,他甚至開始拿起梳子幫我梳頭髮。(雖然偶而會變成用梳子敲媽咪的頭……)

 

自然的模仿本能也好、寶寶想讓媽咪注意到他的存在也好;我更相信︰

在寶寶的這些可愛的小舉動之中,存在著「幫忙」的意願。

 

幫忙,是人類最美好的天性,也是良好心靈常備的驅動力。

在還沒太多人生負面經驗的寶寶身上,這股幫忙的慾望,明顯了然。

 

藉由幫忙,寶寶練習細微的肢體動作,學習把事情做好;更重要的是︰

 

幫忙他人,讓寶寶產生一種良好的感受;他知道自己的行動是有價值的,他知道自己有能力做些什麼、他的存在可以助益他人。

 

這是很美麗的人格特質;藉由常常讓寶寶幫小忙,這樣的特質可以反覆被確定被強化。

 

在讓寶寶幫忙的時候,有一些小地方可以注意︰

 

1 挑選安全性100%、即使失手,「肇事現場」也不至於太慘烈的小事情來讓寶寶幫忙︰

比如說幫忙拿個小東西 (要選擇摔不碎的品項)、或是把東西放好、或是把盒子蓋好等等~只要不是讓寶寶幫忙開車、幫忙拆炸彈(有沒有這麼誇張啦~)(),在父母設定好的安全範圍內,讓寶寶幫些小忙,你會發現他有多躍躍欲試。

 

2. 保持耐性、適度輔助︰

寶寶的小手兒動作起來畢竟沒那麼俐落,一些小動作要重複很多次才能做的正確,這是天經地義的。

如果一直失敗,爸比媽咪可以伸手輔助,或是告訴寶寶︰「我來示範一下喔」然後做出正確的動作,再還原物品讓小寶寶自己試試看。

 

如果時間有點倉促 (畢竟帶小孩基本上常常像在打仗),爸媽也不必硬要讓寶寶完成動作,可以直接告訴他︰「時間來不及了,我來弄,下次再讓你幫忙」。(寶寶即使抗議叫幾聲也是ok)

 

切記要有點耐性︰

 

你面對的對象是正在努力學習使用身體的小人兒,他即使再怎麼笨拙也不該因此而挨辱受罵;不要不耐煩的將東西一把搶走,甚至是脫口而出「這麼簡單,是要弄多久,好笨!」這樣的話。

 

寶寶就算聽不懂每一個字,但他知道自己被粗暴的打斷,也可以感受大人的否定,而且他只是想做點什麼,想幫忙,卻被貶抑;對他來說既困惑又挫敗。

 

不要以為寶寶還小,他不懂;如果你真的有仔細觀察他們,你會發現他們的靈魂和感知完整極了,他們就是個「極小型」的人類,大人想要的尊重、和嘗試事物的基本權力,他們既想要擁有、也應該要擁有。

 

3. 示意寶寶︰

 

我讀過一些資料,裡頭提到︰不要過度給孩子一些空氾的讚美;諸如︰好棒喔!好乖喔!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渴望讚美本身;最好具體的說出寶寶的良好行為;我是覺得這樣的理論有他的邏輯性,蠻值得參考的;可是每次都要落落長說出一堆話,諸如︰「謝謝你幫媽咪把蓋子蓋好」、「謝謝你把垃圾都放進垃圾桶」我覺得有時候不是那麼實際。

 

在寶寶試圖幫忙,而且把事情做好的時候,我習慣笑著告訴他︰「謝謝你的幫忙
~」

每一次,我都可以感覺寶寶的雀躍和得意。

 

有時候,我就是簡單的告訴他︰「謝謝!」那個瞬間我知道他感受到我的示意,因為他的小臉蛋會亮起來。

 

確的示意,讓寶寶有好心情,他更加確定自己能把事情做好、也知道自己是可以對他人有所貢獻的。何樂而不為?

 

 

 

如果基於「怕麻煩」(其實哪來的麻煩,除非妳給了寶寶不適合他們的misson impossible)、「講求效率」,你總是拒絕讓寶寶或小孩做任何的幫忙,長久以來的結果可能會是︰

 

你會有一個冷淡沒勁、不太有責任感、對事情沒有參與意願、不覺得別人的事和自己有關的孩子。

 

「為什麼我的孩子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幫忙,好像別人為他做事是欠他的?」有些父母會為此頭痛不已,覺得孩子為什麼「現在」變得這麼被動,這麼吝於付出?

 

或許,在很久很久的「以前」,在他還很小很小的時候,就一直反覆從大人那兒接收到「你只會把事情搞雜,你最好什麼都不要碰」的訊息;而那時,他就跟所有寶寶一樣,睜著明亮的眼睛,笨手笨腳的試圖幫忙。

 

 

讓寶寶幫小忙,就是幫寶寶大忙。

 

 

 

 

 喜歡貝兒的文章,歡迎分享出去~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貝兒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